“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这些年放弃大城市、回到农村生活的人,不在少数。是城市的吸引力在下降, 还是“中国城镇化引擎在熄火”?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城镇化的话题。
不妨看看这组数据:近3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仅为0.76个百分点,而在前20年,这一数字为1.4个百分点,接近现在的2倍。
单纯从数字看,城镇化增速确实在放缓。这背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城镇化经过40多年快速发展,已进入中低速增长的“下半场”。
去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6.16%,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目标。对照城镇化各项国际指标,目前的对比基数变大了,每个百分点背后的含金量在提升,难度也在加大。
城镇化难度增加了,但并不代表我国的城镇化已失去动力,恰恰相反,在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上,我们仍有得较大的空间。那么,空间在哪里?
首先是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
目前,我国仍有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尚未在城镇落户。着力解决好这部分人群最关心的就业、教育、住房、社保等问题,不仅有助于改善民生,还能在扩大消费、稳定市场等方面,释放内需潜力。
当然,更大的空间还在于城乡融合发展中。
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这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突破方向,也是城镇化“下半场”的主要发力点。
经过5年努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从66.16%到70%,虽不足4个百分点,但也绝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办到的。即便我们国家已基本实现了城镇化,到时仍有4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这意味着,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既是改革的议题,也是发展的命题。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意义和全局意义,对城乡融合改革深度、广度和力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们中有不少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也只有这样,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才能走得更稳健,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