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30718388082105866.jpg
企业微信截图_17284647007663.png

乔金亮:农民的房子更值钱了

2024-11-24 09:5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农民住房迎来大利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 

  有人认为,盘活利用,就是城里人可以去乡下买房置业了;也有人以为,以后可以破除土地用途管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些理解对吗?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在我国,农民有三块地,分别是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 

  第一块是承包地,主要是种庄稼,全国有15亿亩,已经确权给了2亿农户。承包地有三类权属,所有权是集体的,承包权归农户,如果农户不想自己种,可以把经营权流转给别人。改革的方向是引导经营权适度流转,目前流转率已经超过3成。 

  第二块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4200万亩,可以用于生产经营、兴办企业。改革方向是推动其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同地同权 

  第三块是宅基地,也就是农民住房所对应的土地,1.7亿亩。宅基地是我国独有的特殊制度安排,特征是“集体所有、成员使用,一户一宅、无偿分配”。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最为复杂,改革方向之一是限制农房的盘活利用,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内容。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生活,老家的房子长年无人居住打理。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全国每年因农村人口转移,新增农村闲置住房近6亿平方米。一面是“老旧房屋拆不掉”,一面是“新增人口无地批”。一些农村土地资源紧张,新增人口宅基地取得困难,有的返乡下乡人员想创业创新,却没有合适的场所。 

  宅基地和农民住房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难的领域,政策性很强。宅基地和依附其上的农房在法律上有不同的权能。农户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对房屋则有财产权。宅基地具有封闭性,不向普通公众开放转让仅限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也就是非本地村民无法获得。 

  回到咱们一开始的问题,允许农房盘活利用不等于放开农村宅基地买卖。法律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同时允许其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但地方政府不能强迫农民退出。如今,政策提出盘活利用闲置农房,不是让城里人到农村买房置业,更不能在宅基地上建别墅大院、私人会所,而是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城市要素流向农村,使闲置农房成为发展乡村产业的载体。 

  盘活利用闲置农房过程中农户住宅的权属问题、利益分配问题、资本下乡的风险防范问题等,都需要有制度保障。 

  农民的房子更值钱了,农民的权益更需要保护。 

    

    

(责任编辑:王蒙)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