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建筑始于战国之末,系各诸侯国割据设防的产物。从战国七雄一直到清朝都有修建,以秦、明长城为主。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朱元璋称帝后,接受举人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为平息瓦剌、鞑靼、兀良哈三大部族的不断攻伐,恩威并施,尤以边防为重,先后建立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九个要镇,称“九边”,派驻重兵。自永乐初至成化末(1403—1487)的80多年间,大修长城18次,终于完成了上万里的边墙和数以百计的营堡、关隘、墩台,筑成纵横交错、互相联络和支援的庞大防御网络。
赤城独石口的长城,始筑于北魏和北齐,而复缮、新筑至完备则在明朝的后期。基本为明代所筑,历经108年三起三落,至嘉靖年间方筑成。宣府镇自开平(多伦)、兴和(张北)等卫所徙废后,唇亡齿寒,形势尤为险要,分屯置军倍于它镇,而赤城重山突出,俯垂北荒,相传以宣府镇地形类虎,赤城则为虎首,居全府一半,纵横所指,皆古战场,素有绝塞雄边之称。宣府之边东起延庆的四海冶,西止怀安的西洋河,全长600公里,而经赤城境内就长达339.5公里。这里万山奔腾,沟壑纵横,修筑长城十分不易。其特点是依山傍势,就地取材,多为石砌,沿山脊而走,呈环状分布,共有内、外两道长城。外长城约255公里,东起滴水崖堡所管的新宁墩,向北经龙门所、镇安堡、清泉堡直达独石口,向西抵马营再南下经镇宁堡、赤城堡、龙门卫入宣化界。
(责任编辑:王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