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30718388082105866.jpg
企业微信截图_17284647007663.png

“可视、可控、可算” 探寻智慧矿区建设的黄陵模式|打卡陕西产业经济新坐标

2023-12-07 09: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黄陵矿业集团全景 黄陵矿业集团供图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化等新一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现代化智慧化技术,推动资源开发方式深刻变革,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

  作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核心骨干企业,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陵矿业)通过智慧科技和智慧服务,使矿区的装备、产品、流程和人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整合在一起,改善矿场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走出一条智能矿山建设的示范之路。

  在数百米深的矿井中,巷道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自主进行掘、支、运平行连续作业,一次成巷;在地面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只需动动手指,地下百米深处的采煤机巨轮滚动,割煤、推溜、移架、传送一气呵成;搭载高清摄像机、热成像模组、声学列阵和多路气体传感器的巡检机器人,24小时“紧盯”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现场设备……在黄陵矿业公司智慧指挥中心,一块块电子屏将矿区的方方面面搬到了眼前,一个“可视、可控、可算”的智慧矿区已然形成。

  “我们矿上的开采条件较为复杂,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提升运输、顶板、油型气七害俱全,这就给矿业管理、生产和安全风险防范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近年来我们依托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等先进技术,围绕矿区生产、加工、储运、管理、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智慧矿区建设,保证整个智能矿山顺利高效运行。”智慧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黄陵矿业集团智慧指挥中心 中国经济网记者贾佳/

  “现在我们井下的安全管理就像电子交警抓拍交通违章一样,一切由系统自动监控,自动提醒,自动记录,并根据不同的违规分级进行推送。”黄陵矿业一号煤矿NOSA智能监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利用井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不仅能对井下人员、车辆的情况和位置及时了解,还能对其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管和记录,最重要的是通过融入AI智能技术,实现各系统联动,对现场的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陵矿业集团智慧指挥中心生产可视化 中国经济网记者贾佳/摄

  黄陵矿业在安全预控方面首创了“AI+NOSA”智能风险管控系统,用人工智能对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关键作业的不规范操作进行全程跟踪,并根据辨识结果进行温馨提示、预警警告、派单纠察、紧急闭锁四级响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3344”安全管理模式。该系统通过多个监控点位的设置,搭配热成像摄像机、声光报警装置、广播装置等形成了庞大的AI+NOSA智能风险管控系统,对249个生产场景、59种违规和不按标准作业行为形成了64种标准作业智能管控程序,矿井的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管理全部达到智能覆盖。

  智能矿山建设不是简单的智能化系统叠加,也不是智能装备的单纯应用,智能矿山建设要充分考虑采矿工艺系统、智能装备配备以及控制系统能否有效融合等因素。因此从2014年,黄陵矿业深耕智能化领域,用基于全息可视的生产场景,实现了矿井的一键巡检;通过智能决策云平台,实现了从“检修模式”到“生产模式”的“可控”式一键切换;通过构建340多个数据模型,为安全、生产、经营的决策提供了“可算”的全面、准确、科学数据依据。

  凭借全国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全国首个大采高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煤炭行业智能化开采技术标准、全国首个透明地质精准开采工作面等智能化“八个全国第一”的卓越贡献,2023年4月,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黄陵矿业召开,各产煤省区能源行业主管部门、重点煤炭企业、涉煤科研单位相关负责人,相聚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共同围绕煤矿智能化建设开展深入讨论,也让煤炭行业智能化的“黄陵模式”为行业提供了有效助力。

  坚持“做精做优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电力产业,做实做活多元产业,打造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的发展战略,黄陵矿业将持续为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中国经济网记者 贾佳)

(责任编辑:王茂林)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