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如一条玉带在关中平原蜿蜒流淌,润泽咸阳、西安等4市26县(区),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从李白笔下“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的澄澈,到白居易诗中“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的丰饶,千百年来,她不仅是三秦文明的摇篮,更维系着陕西全域及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
盛夏时节,渭河高陵段泾渭交汇处浊清分明的奇观引人驻足,两岸延绵的生态绿廊宛如绿色长卷。随着“渭水泱泱 大潮滂滂”首届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陕西治水人的创新实践正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树立新标杆。
勇担陕西水利科技发展“排头兵”
“兴业惠秦,善水惠民”,走进陕西水务发展设计集团(以下简称“设计集团”),这一标语格外引人瞩目。作为西北地区水利建设的排头兵,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宝鸡冯家山水库、八十年代宝鸡石头河水库,到九十年代的西安黑河金盆水库等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土石坝工程,再到现在参与引汉济渭、东庄水利枢纽等国家重点工程,始终引领水利科技发展潮流。
“我们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 4000 多项,项目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及10多个国家。”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克武介绍。目前,集团拥有工程勘察、设计、测绘等14项甲级资质、27项乙级资质,专业技术队伍近2000人,已成为西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水利勘测设计单位之一。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设计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设计集团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晏菲介绍,近七十载耕耘企业已与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联合攻关关键技术,“获批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后,我们已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400 多人次。”晏菲介绍,“同时,我们还牵头编制 60 余部行业技术标准,拥有 300 余项国家专利,为水利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慧治水守护母亲河生态
在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中,陕西创新采用“一河一策”个性化方案,针对西北地区河道特点,通过系统治理赋予河流防洪安全、生态修复、文化传承等综合功能,构建人水和谐新格局。
隶属于陕西水务发展集团的渭河生态集团陕西河湖生态维护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军介绍:“我们通过‘统规统采、科技赋能、政企联动’的创新模式,科学布设采砂点位、严格监管采砂过程,并将收益反哺生态修复,实现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双赢。”该模式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渭河水质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白鹭、野鸭等水鸟种群数量大幅增加。
在西安高陵区泾渭分明景点,36亩的生态修复工程将昔日荒滩变身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郊野公园。高陵区城投公司运营管理人员牛丽萍表示:“这里已成为市民休闲新地标,周末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
高陵区水务局河道监察中队长尚京介绍,通过堤防加固、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渭河高陵段30.6公里堤防防洪标准全面提升,重点区段达到三百年一遇标准。沿河打造的“三河一山”绿道种植6000余棵景观树木,形成绵延不断的生态廊道,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亲水空间。
从元代王冕“平地连沧海,孤城带渭河”的航运盛景,到如今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从防洪安澜到生态宜居,从资源利用到文化传承,陕西正以系统思维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让千年渭河焕发新生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陕西智慧”。(记者 李惠茹)
【责任编辑: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