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玉玮
格鲁吉亚红酒、吉尔吉斯斯坦蜂蜜、哈萨克斯坦啤酒、塔吉克斯坦干果……8月30日,在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爱菊健康生活体验馆,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中亚地区优质食品吸引众多市民前来选购。
地道的“丝路风味”已经融入越来越多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在这一现象背后,蕴藏着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以下简称爱菊集团)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带来的“大能量”。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探索者和受益者,从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到构建起“北哈州、阿拉山口、西安”三位一体跨国大物流大加工体系,爱菊集团走出了一条国际产能合作的典范之路。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从理念到实践,从愿景到现实,陕西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制度型开放,拓展对外开放领域,释放产能、激发动能,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中心建设,不断促进更大范围的产业分工和更高层次的产业升级。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陕西与世界愈发紧密相连。
新机遇 “内外兼修”深化合作
跨越数千公里,从西安出发一路向西至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爱菊农业产业园区,尽管路途遥远,但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却劲头十足:“不仅能看到园区的好收成,也能再见见哈萨克斯坦的老朋友!”
“这些年,我们真切感受到哈萨克斯坦朋友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双方的合作也愈发顺畅高效。这极大增强了中哈企业持续扩大投资、深化合作的信心。”8月30日,回忆起此行经历,刘东萌非常感慨。
这些年,刘东萌见证了西安港的成长、中欧班列长安号的繁荣,也见证了陕西在对外开放道路上的探索、实践和创新。
在刘东萌办公室附近,就是西安国际港务区中铁联集西安中心站。爱菊集团粮油产品和中亚地区优质产品正是搭乘长安号走上了群众的餐桌。
目前,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成年产30万吨的油料加工厂,还与当地签订150万亩“订单农业”协议,累计收购油料、小麦等近40万吨,向国内输送优质原粮12万吨,为中哈两国提供近1000个就业岗位。
这是陕西持续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的一个缩影。
如今,爱菊集团不仅打通中亚及周边国家粮食进出口陆路通道,让境外优质粮食“买得到、能运回”,还进一步保障粮食供应安全。今年,“爱菊粮油‘一带一路’农产品供应链服务模式”入选全国首批新型消费发展典型案例。
“我们还将打造中哈农业合作平台,构建中哈两国农畜产品产销优势互补发展新格局,发挥陕西农业科技优势,带动提升哈萨克斯坦农机、农技、畜牧生产水平,助力哈萨克斯坦农工综合体领域高质量发展。”刘东萌说。
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最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一带一路”上的陕西,正以崭新面貌与世界“双向奔赴”。
新速度 “通江达海”拥抱世界
8月3日11时30分,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中欧班列(西安—塔什干)陕乌经贸合作隆基绿能光伏组件出口专列缓缓驶出西安国际港站,开往乌兹别克斯坦。
“去年,在中亚五国的光伏项目中,三分之一的核心设备都是由隆基绿能提供的。”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说。目前,隆基绿能已在全球布局众多生产基地和150余个分支机构,其光伏组件搭乘上百列长安号专列,奔向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
这是陕西企业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代表。
8月18日,总投资212亿元的隆基绿能年产20吉瓦单晶硅棒、24吉瓦单晶电池及配套项目,在西安经开区渭北新城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开工。
“这是隆基绿能在陕西省内首次布局的单晶硅棒生产项目,短短70多天就完成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的跨越。”钟宝申介绍,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实现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
速度和效益齐头并进的背后,是陕西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
不仅是隆基绿能,立足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优势,瞄准中亚、东南亚、南亚等重点地区,以爱菊集团、陕鼓集团、陕建集团、陕汽集团等为代表的陕企主动对接国际产能,以更高水平开放赋能更高质量发展,在全球市场“乘风破浪”。
连日来,在陕煤集团所属西安重装集团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煤机公司),出口俄罗斯的采煤机已进入生产加工阶段,预计9月底陆续交付。
“我们探索‘产品、技术、服务’的输出模式,努力在海外市场实现更大突破。”西煤机公司副总经理张鹏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采煤机出口数量14台(套),其中10台(套)都是由西煤机公司生产的。沿着“一带一路”,西煤机公司生产的高端煤机产品已走进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公司国际“朋友圈”越扩越大。
本土企业加速“出圈”抢占市场,陕西制造“通江达海”拥抱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越来越多的陕西企业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中,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实现国际产能合作新突破。
新动能 “世界眼光”培优育强
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份,中俄企业线上签约战略合作协议3份,在机械出口、电力设备研发以及电子器件出口等方面开展多领域合作……在今年6月举行的陕西省对外经贸合作专场推介暨中俄产业园招商推介会上,近百位企业家共享对俄合作成果,共谋互惠合作发展。
“中俄丝路创新园是两国战略层面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中俄丝路创新园工作人员蹇楠表示,园区采用“一园两地,两地并重”模式,已经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和俄罗斯莫斯科格林伍德开园运营,引入众多产业和科创资源,持续深化人才合作、技术合作、经贸合作。
目前,中俄丝路创新园累计引入俄罗斯联邦总商会、俄罗斯奔萨发展集团、瑞士SGS集团、法国必维集团等50余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助力深圳腾达科技公司、西安陆港大陆桥国际物流公司等35家企业迈上世界舞台。在中俄丝路创新园等一批项目、企业的推动下,2022年,陕西省对俄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62.39亿元。
不久前,位于西安经开区的“一带一路”中欧合作产业园竣工。
“我们主要引进先进的智能制造中小企业,建设集科创研发、创业孵化和高端商务配套于一体的对外开放产业综合体,打造中西部地区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示范园区。”西安产发产业园住房租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招商经理余星辰告诉记者,在产业园周边,已有德国博世力士乐、瑞士布勒设备、法国阿尔斯通、法国达能等多个重点外商投资项目入驻。随着中欧合作产业园的全面投用,国际产能合作相关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将进一步加快。
围绕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物流仓储、金融服务等领域,陕西以“世界眼光”培优育强,不断释放新潜力、迸发新动能,吸引全球范围的资本、人才和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经营主体都能安心扎根、共享开放红利。
目前,陕西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家机构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建立了24个国家级、124个省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基地。今年上半年,全省643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涉招商引资项目356个;实际使用外资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3%。
以开放的胸怀与魄力扩大“朋友圈”、提升“国际范儿”,陕西持续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提质增效、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美好愿景逐渐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