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金融“引擎”,助推区域经济加速跑

2024-12-20 14:47 来源:中债资信

  李奇霖:红塔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孙静媛: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部负责人

  霍志辉:中债资信技术标准部负责人

  贾宁芳:中债观察员

 

  主持人:怎样理解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意义?
  孙静媛:五篇大文章是新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破解经济转型难题的一个现实需要。
  霍志辉: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五篇大文章为金融撬动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点。
  李奇霖:从金融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来看,那么一定是要服务于国家的科技转型,服务于国家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果从金融的角度来看,那么未来就一定要更多地去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然后形成市场的耐心资本。

  主持人:当前金融服务区域发展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霍志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提出了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要开展一些特色的区域金融产品,比如说要依靠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来开展相关的服务。
  孙静媛:确实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也是引导金融机构依托自己的优势,来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主持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过程中,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调整优化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李奇霖:希望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能够较之以前更高一点,金融机构在支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这方面能够更加活跃一点。

  主持人:聚焦到区域来看,一个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应该具备哪些关键要素?
  霍志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它跟区域的经济、法治环境、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它是一个丰富的、多层次的、充满活力的金融生态链。

  主持人:资本市场在服务区域发展方面,该怎样发挥好自身的能动作用?
  李奇霖:资本市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我们一定要跟着区域经济的特点来,有些地方可能科技创新的生态更好一点,那么就围绕着这样的特点来,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强化。

  主持人:债券市场作为咱们国家规模最大的直接融资市场,在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区域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
  霍志辉:比如绿色债券,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去年的发行量超过了1万亿。比如广西,它就发了首单碳中和的金融债券,为地区的转型发展做出了一些重要的贡献。
  孙静媛:那么从整体资金来看的话,这一万亿的资金,也是投放在了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和资源的节约与利用等多个方面,为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了很有力的支持。

  主持人:从各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有哪些金融机构创新服务的例子让您印象比较深刻呢?
  霍志辉:首先,我们作为国家鼓励的一个创新型评级机构,也是全程参与了中国信贷ABS双评级机构之一。小微ABS的发行机构,大多数都是一些区域的中小型的一些银行,它的服务形式都比较灵活。
  孙静媛: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发放贷款去置换存量债务,或者是对存量债务进行展期和重组的方式去参与化债,从效果上来看,缓解了短期偿债压力,很好地改善了企业的债务结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配合地方政府和区域内企业,去成立这种国有企业的信用保障基金,去扶持区域国有企业的发展。

  主持人:在养老金融方面,金融机构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有哪些创新实践?
  李奇霖:一是金融机构如何去支持相应的银发经济,例如养老产业链,智慧养老、老年食堂等等这一系列养老生态,这需要有一定的体制机制支持,引导更多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参与其中。二是从财富端角度来看,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那么未来如何保护他们的钱袋子,实现老年人口财富的保值增值。

  主持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该怎么样当好顶梁柱呢?
  李奇霖:国有企业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大胆去闯、大胆去试,畅通相关体制机制的堵点,让干活的人更加愿意去干活,让干事者能够勇立潮头。

  主持人:城投转型升级,下一步的方向在哪里?
  孙静媛:一是依托城投企业所掌握的土地资源,它所具备的经验,通过业务的进一步延伸,去向工商企业、房地产企业、公用事业以及政务园区运营等经营主体去转变。二是去整合,去融合区域的资源,然后进行多元化拓展,转化成为产业类的经营主体。三是发挥产业引导的作用,通过成立产业的基金,进行股权和债权的投资,最后转化成为投资类的控股企业。
  霍志辉:未来转型应该可以更多一些资金平衡方式。比如通过前期认购股权,扶持企业、产业快速地壮大,一方面股权可以变现,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投资收益。

  主持人:城投转型有风险吗?
  孙静媛:有一些城投企业,特别是园区的企业,它入驻的企业存在资金的问题、经营的问题,会带来城投企业的资金回收的风险。

  主持人:打造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金融生态,科创企业究竟需要怎样的金融支持?
  李奇霖:科创企业需要更多的风险资本和股权融资工具的支持。有很多硬科技领域,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耐心的、规模比较大的资本的持续投入,然后才能慢慢哺育出创新的生态,追赶世界科技创新的高地。

  主持人:为了服务好科创企业,债券市场丰富了哪些工具箱?
  孙静媛:2023年7月份,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门,提出从扩大这个科创债的发行规模,建立高收益市场,然后去丰富证券品种以及优化融资环境这四个方面去推动科创债的扩容。今年前三个季度,科创债的发行规模也接近万亿,同比增长超过了70%。

  主持人:配套的基础设施,有哪些优化完善的空间?
  霍志辉: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的评级,大部分级别都在AA、AAA高等级,那怎么用更好的方法来评估信用风险,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估值,它债券的收益率一年期都比较高,这么高的成本,专精特新小企业可能负担不起。

  主持人:服务好债券市场中的新生力量,投资人付费评级有怎样的发挥空间?
  霍志辉:中债资信作为国家鼓励的创新型评级机构,还是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我们的级别是更加独立、客观、公允,呈现是以A作为中枢,BBB、BB的占比超过了20%。一年期的违约率不到1%,那这个风险水平是跟这些专精特新的小企业基本吻合。另一方面,我们的估值,我们是国家认可的三家估值机构之一,建立一套回归信用债价值评估的一个估值体系,相对客观公允。

  主持人:除了评级和估值,我们还能提供哪些综合性的服务呢?
  孙静媛:评级机构,也是作为市场参与各方的一个重要的纽带,其实是可以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地方政府、发行人和投资人搭建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李奇霖:长期来看,市场对评级机构要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还是应该引导更多的评级机构转向投资人付费,但是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等这种也应该建立匹配的制度,让投资人付费能够得到更好发挥。

(责任编辑:李凡)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